
【实用】高考作文合集6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6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作文 篇1书籍就是力量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高尔基:我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扑在书本上。
托尔斯泰: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莎士比亚: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凯勒: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歌德: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书籍是贵重的珍宝。
卡莱尔: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请以上面的某一句或某几句名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高考作文 篇2这两天在高考,每年的这个季节,这两天都是高考的日子。
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都是有关高考的新闻,城市里,警察出动为高考,120出动为高考,出租车出动为高考,反正能和高考扯上一点关系的,哪怕是拐几十个弯也要搭上关系。请假陪孩子考试,借车接送孩子考试,在考点附近租个宾馆,还是为孩子考试……
考场外面挤满了家长,外面的比里面的更加紧张,天气热的时候,家长手里抱着水壶,提着绿豆汤,打着防紫外线的伞;估计这两天,站在考场外面的家长心里的温度比外面的地面温度高出很多呢。
每年看到这拥挤紧张的场面,就想起二十几年前我们的高考。
那时候高考是要先经过一次预考,有一个分数限制,低于这个分数的学生就没有参加正式考试的资格了。记得住在我上床的那个同学,是普通班的,平日不怎么爱说话的,每天晚上都学习到两三点,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是我们宿舍最勤奋的女生。
记住她是两件事情,第一件,刚开学的时候,我借了人家两元钱,说好周六回家拿钱还给她,结果两周过去了,我也忘脑后去了,一次课间操的时候,她跑到我们班找我,很不好意思的提及两元钱的事情,当时我的脸红的自己都感觉发烫,赶紧从口袋拿出两元钱还给她。我们都是从一个地方考到一中的,只是我进了尖子班,她进了普通班,就是平行班。
她太勤奋,经常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个好学生。我没有早起的习惯,背课文背单词从来都是在晚上,而且经常是躺在床上,看着看着就睡着了。早上人家都早早起床背单词了,我还迷迷糊糊的,到了课堂上,老师让背课文背单词,我只需早课十五分钟的时间,就能流利的背诵。
有一段时间,我真的很纳闷,故意悄悄的爬到对面的上床去,看看她是怎么样学习的,后来发现,她做一道数学题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候竟然需要两个小时,一次我着急了,我对她说,我给你讲,这道题怎么做。结果她比我还着急,她说,不用你讲,我自己能做出来,我能行,真的不用你讲。两次被拒绝之后,我不再偷看她如何学习了。不过心里对她的勤奋多少还是佩服的,毕竟人家每天都比我少睡两个小时。
预考结束了,发榜的时候,没有她的名字,一周后传来她的消息,她吃了很多很多的药,送到医院,洗了胃洗了肠子,还没醒过来。
听我们那里的人说,她预考没选上,她母亲拼命的责骂,骂话异常难听,于是她选择了自杀。
我去医院看她,她没醒过来,白白的脸,鼻子上插着氧气管,胳膊上打着吊针,她妈妈见到我就哭了起来,说,我就是骂了她两句,说她平日不用功,才会落榜。我回答,她是全校最用功的学生。她妈妈抬着泪眼不相信的问我,她是最用功的?那怎么连预考都没考上?
她就是最用功的,每天晚上都学到两三点,我们都睡觉了,她还在学习,早上她第一个起床,我们都还在做梦的时候,她就在操场上背书了。我非常肯定的告诉她妈,但她妈问的为什么预考都没通过,我没有回答,因为我也纳闷,如此用功的学习,怎么会没通过预考呢,要怪,就怪解道数学题都需要几小时,考试的时候,是不会给那么长时间的。
这是我记住她的第二件事,不过,好在她从医院出来以后,去读了自费大专,许是应了那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们高考的时候,家长们和平日里我们期中期末考试表现的没什么区别,没有任何的家长跟着学生来考场的,只要考试铃声一响,几秒钟,学校的操场立刻安静了下来,偶尔走来走去的也是老师或者校领导之类的个别人。
紧张,那是一定的,不过,这紧张是在发试卷之前,只要看到考试卷,就和平日做考试题一样了。因为老师说了N遍,平日怎么答卷的,高考就怎么答,千万别把自己吓唬自己。听说上届有个学生在考场上因紧张过度晕倒了,赶紧送到医院,所以我们那年考试的时候,学校操场上停了辆救护车,到结束,那车和车上的白大褂都没派上用场。
那时候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录取率非常低,不像现在,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上大学,那时候普通班的学生几乎是光头,就是没有一个考取大学,大专的,甚至中专也没有,即便是尖子班也有落榜的,不过落榜的学生多半给单位委培或者好点的中专学校直接录取走了。
,回想起来,上了十几年的学,到社会上能用的几乎不多,能占到课本上三分之一,估计我都说多了,现在看来,学的一些东西是很浪费时间和精力的。
高考是改变命运的关键路口,选择对了,就前途光明。
其实,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选择,时常站在十字路口,对与错,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不是一天两天能注定结果的。
我不希望家长给孩子过多的压力,但社会的大环境又让家长们无法避让,似乎上大学,上名牌大学成了家长们众望所归的目标。今年的高考在家长的期盼中一分一秒的移动着,明年、后年、十年以后,高考的队伍是否还和现在一样呢,考场里面考学生,考场外面烤家长呢。
高考作文 篇3《买瓷碗的故事》
一个人去买瓷碗,他懂得一些鉴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碰其它的碗,如果说发出的声音是清脆的,那么碗的质量就很好。但是他来到一家瓷器店,他用这个办法检验一下,发现每只碗发出的声音都是浑浊的,店员拿出价格高昂的工艺碗给他试试,结果他还是不满意。店员不解的问:“你为什么拿碗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鉴别瓷器质量的方法。
店员一听,立即取过一只质量上好的碗给他:“你用这只碗试试”。他换了碗,再去撞其它的碗,声音变得清脆了。原来他手中拿着的是一只质地很差的碗,它去碰每一只碗,都会发出浑浊之音。合作者变了,参照标准变了,一切也都变了。那么在现实世界中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参考标准错了,那么你眼中的整个世界也就错了。
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为什么“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些事情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一些人却能实现?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心里评判一件事情,或者看待一个 ……此处隐藏1192个字……思;二是每则“日记”的结句都用了“如果……是你,那么……是我”这一反复中有变化的句式,既机灵地呼应了背景材料,又使文章一步步地增添慑人心魄的力量。固然,每篇日记的内容是否具备高度的典型性这是决定文章立意高下的基本因素,而表达述时如果笔下有灵光一闪的语句,无疑会使一篇文章立刻“鲜亮”起来,作用真不可小觑。
高考作文 篇5作文如何选择角度,对于其成败,常常是至关重要的。苏轼《题西林壁》诗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可说明这个问题。角度是指作者站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样的视角,以及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审视、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描写景物、叙述事件、说明事物、评论问题等。角度不同,思路不同,立意也不同。尽管高考话题作文的主题是唯一的,不能反其意而为之,但是只要巧妙转换立意角度来表现,会令人眼前一亮。如变一般性的歌颂为思考,寄以远虑;或从人文角度来批判,表达忧思;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纵论价值;或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表述,推因析果。总之,转换立意角度、进行立体思维的方法很多,只要将其中一两种运用熟练,便能在考场上出奇制胜。常用立意法有以下三种:
一、顺向立意法,即根据材料的中心,联系实际,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是对原材料中心的具体化。如20xx年高考作文,依据《智子疑邻》的故事,提出自己的主张:不能凭感情亲疏远近认知事物,感情阻碍人对事物的认知。
二、逆向立意法,即以原材料的中心为对立面,提出与其相反的观点。如20xx年高考作文,也可这样立意: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人有了感情亲疏,才能加深和促进对事物的认知。
三、辩证立意法,即换一种眼光,变换一个角度看原材料。这是一种辩证思维。它提醒我们多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思考和分析,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如论述学习“苦与乐”,一般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只有先吃苦然后才会快乐。“换一种眼光”呢?对“苦与乐”的认识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认为苦的事,有人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乐的事,有人却认为苦不堪言。吃不着苦的苦比吃着苦的苦还苦,是心灵之苦。这样认识立意就会比前一种观点更高一筹。
例文: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世界因万物而多彩,因多彩而精彩。在这个多元又多极的世界中,每一天都有新鲜事物产生。很多问题本来就没有一定的答案,如果有,也只有高下之分,而无对错之分。何必去穷究根底,追求统一呢?还记得历史课上那个教完古代史后的必答题: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答案是无奇不有,让老师眼花缭乱。谁也没有想去评出一个大众化的“最爱”,那本身就是无益之举。何必要统一呢?“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呀!战国时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三国的鼎足之势,西晋竹林七贤的隐逸,还有唐的风华与宋的儒雅,元的四海归一及明清的肃穆庄严。无一不美,无一不留下千古的传奇。
所以我说:历史因多彩而精彩。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徐志摩的佳句,我也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描述的绿色的陶醉,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赏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抹耀眼的亮色。
所以我说:自然因多彩而精彩。
何必再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凤的泼辣,晴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吗?不正是因为有了各种个性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么丰富的社会吗?
所以我说:人类因多彩而精彩。
……
是的,太多了。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就借我一双慧眼吧!用它,去领略春华、秋实、夏炎与冬寒;用它,去笑对阴晴圆缺、云来雾往。
只因我相信,只有万花齐放,才是春满人间,那又何必追求一枝独秀呢?
因为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点评:
这篇美文联想丰富。采用立体思维,对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展开了多角度,多侧面联想:“历史因多彩而精彩”、“文学因多彩而精彩”、“自然因多彩而精彩”、“人类因多彩而精彩”、“世界因多彩而精彩”。视角的广阔,使本文闪现出夺人眼目的亮色。
高考作文 篇6全国卷高考作文素材:智慧,就藏在房间里
妈妈对爸爸的评价:平时挺精明,一到钱上就犯浑,只知道乱花钱,败家。
可不是?打我记事起,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就成了常态,少说也换了四五个地段。若家底殷实犹可说,可咱家却刚达小康。几番折腾下来,已经举了不少外债。
爸爸和财务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跟客户谈账目时几百万的数目也得精确到个位,如此细致的人儿怎会连家中的存款、经济状况都不清楚?莫非真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对外精细了,对内就糊涂?我有些不明白。
不过细细想来,爸爸几次一意孤行决定买下的房子,其位置都有点名堂。譬如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家的房子择在镇中心,虽然位于中心,却拥有罕见的静谧,大概是与喧嚣马路隔着几幢楼房和一片树林的缘故吧。看着远处人来车往纷杂不已,耳畔却时常闻见群鸟啁啾似在欢腾。年纪尚小的我,不懂得“大隐隐于市”,却在这明媚的阳光中领略到静的美好,收敛了顽皮和野性。
上初中时,爸爸看上了一处邻近学校的房子。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价格却出奇地高。大概把家里百十平米的老房子卖了,再垫点钱,才换得那六七十平米的新居。那关口,爸爸打开家里的存折算了一下,又带着笑容对外借了点钱,就轻飘飘地将钱交给了房主,全然不顾一旁闪着噬人目光的妈妈。后来的日子,我们一家度着有史以来最难熬的时光。但多亏了这一决定,每逢冬季,我不必在寒风中赶远路,缠人的支气管炎不再发作,平安地度过了初中三年。整整三年。
唯一一次让我不满意的新居,便是高中时代的房子。为了延续初中的传统,父亲仍在学校旁边找了间房。但我搬进去一看,却比初中的更狭小、更简陋,网络、电视全没有,平日用来消磨时光的手机也只好交出。高中三年的色调,变得乏善可陈。听着我倾诉满腹牢骚,爸爸只在一旁呵呵一笑,说:“现在啊,还是艰苦点吧。”说来也怪,一些过去的朋友遇见了我,却惊讶往日颇为散漫的我多了些沉稳,啊,兴许真的长大了呢!
高中的生活,终于迎来尾声。一日,我与爸爸闲聊:“爸,以后还搬家么?”爸爸意味深长地答道:“你走了,就不搬了。”我默然。忽地明白,父亲的多次搬家或许仅仅是为了我吧。
我想,妈妈评价爸爸“花钱发昏”,可能有些道理。但是,这种行为如今看来却蕴有某种智慧。只不过,这智慧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里的某处罢了。